茉莉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卓越工程师奖项获得者张志清挚爱风云 [复制链接]

1#
一辈子从事气象卫星工作,始终心怀报国之志。从风云一号到风云四号,从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到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张志清见证并参与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全过程。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以此为座右铭,张志清把对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的爱写在人生坐标上。

国家卓越工程师奖项获得者张志清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摄影:杨芳

梦想起航——“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年,张志清从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来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当时恰逢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启动建设,“能参与其中,别说有多自豪了”。在同学和朋友看来,他的这份工作还带着几分神秘。

刚开始,张志清被分配从事气象卫星数据接收方面的工作。当时机房刚建起来,一切从零开始,很多筹备工作非常繁琐。测量接地电阻、夜晚在楼顶的天线安装基座上利用北极星测定真北、安装操作控制台……作为新人的他,做什么都充满热情,就连固定在槽架里的电缆都被他绑得整整齐齐,被大家作为观摩学习的榜样。

对话国家卓越工程师奖项获得者、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张志清视频制作:杨芳

地面接收设备进场后,大量技术工作亟待开展。气象卫星、航天器测控、红外遥感、自动控制……面对本领恐慌,张志清深感在学校学的知识不够用了。有不足那就去补齐,他成了资料室借书的常客,常常废寝忘食地学习各方面知识。被分配具体工作任务时,他总说“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干什么都行”,于是,他一次次承担了在别人看来颇有些难度的工作。

但往往越难做的事情,越能做出成绩。负责卫星轨道期间,他弄懂了轨道测量和预报原理,把原来老版本BASIC语言写的预报软件更新为新的汇编语言,单轨道计算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2分钟;负责天线控制系统时,他发现原来采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存在缺陷,便自主研发了硬件和软件并移植到新的机型,大大提高了运行成功率;此外,他还把原来由人工操作的接收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替代为由计算机控制,在国内首次实现该类设备全自动化运行,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每份工作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组织有需要就要去把它干好。”回忆起曾经的工作细节,张志清仍历历在目。

曲折探索——“坚守就是希望”工作30多年来,张志清前后参与了风云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全系列的气象卫星工程。这是他一生的荣耀,但也亲身经历了所有早期发展的曲折。“风云气象卫星一路的发展并非总是坦途,早期十分艰难,用屡屡受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张志清回忆。年4月2日,凝聚了科研人员心血和汗水的第一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发射基地出现事故,这一次的失利对张志清所在的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团队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没有了静止卫星,专门研制的地面设备就派不上用场,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再加上卫星地面站位置偏远、条件艰苦,一时间,不少人离开了工作岗位。面对付出多年青春的地方,看着一点一滴建起来的系统,张志清决定留下来,“人在事业就在,坚守就是希望。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想就这样放弃了。”他笑着说。留下来后,不仅自己坚定信心,他还尽一切努力说服团队人员留下,带领大家继续攻坚克难。他想出了多种办法对设备进行模拟测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为下一颗卫星的发射做好准备。年10月19日,风云二号C星发射成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也翻开风云气象卫星历史上崭新的一页,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稳定的业务系统被建立起来。从此,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台风无处遁形、尽收眼底。初心不移——“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年,张志清被同时任命为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两个工程的总设计师。“组织这样安排,就是要在我们手中实现从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的升级换代。”张志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同时负责两个工程,压力非常大。但我们的团队没有退缩,既然干就要干好。”年12月11日,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首发星”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静止轨道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在国内首次实现在卫星上进行闪电监测。为实现这些突破,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张志清带领设计团队大胆探索、潜心钻研,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方案,使风云四号走在世界前列。FY-4A卫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年2月20日13:50(北京时)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图像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经过多次测试、调整、优化,全新技术体制的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建成,实现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跨越式发展。按照惯例,风云四号A星作为科研试验卫星,只需承担试验、试用任务,一旦投入业务运行,就要保证连续、稳定、可靠运行,需按照严格的业务标准和规范进行考核。在卫星发射后,张志清对地面系统研制的细节全程把关,对这颗星的性能有着准确把握。当被问及是否可以业务化时,他自信满满,“完全可以,希望它早点发挥效益。”经过广大气象、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已建成包括高、低多种轨道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在强对流、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提供精细化服务。年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提出:“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风云气象卫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闪亮名片。回想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为何能取得成功,张志清认为,“恰恰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发展道路。面对高科技封锁,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远大胸怀,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久久为功。”作者:侯婕张娟编辑:刘丹王亮王素琴发布:刘佳审核:崔国辉叶海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